近年来,海西州委编办认真贯彻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方针原则,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狠抓改革,强化管理,完善机构设置,优化编制职能配置,初步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更加适应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大党建格局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制度安排,机构改革中州委设置10个工作机关,县级党委设置8-9个,机构设置整齐划一,州县党委机构占党政机构总数的25%,分别较改革前增设2-3个工作机关,加强了党的工作机关力量。州县党委统一设置了9个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和优化了党委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国家安全、网信、财经、外事、审计、教育、农村牧区等工作的领导,为提高党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特色顺势而为,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紧围绕海西是全省工业发展、城乡发展主战场的目标,突显海西地方特色,从机构设置上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海西落地生根。党政机构改革方面,重点加强了工业、经济、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机构设置,强化了职责,挂牌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能源局,保留了盐湖管理局,有力保障工业发展方面的需求。组建文体旅游广电局,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州县两级设立林业和草原局,并在德令哈市、天峻县林业和草原局加挂祁连山国家公园机构牌子,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设立盐湖资源保护利用中心、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冷湖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与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事业单位。在全州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领域设立68个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理顺了执法管理体制,提高了执法效能。重点领域改革方面,调剂编制108名,进一步增强州县两级综合派驻纪检机构和巡察组工作力量,实现了全州311个党政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全覆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警税联动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组建州县两级涉税犯罪侦查专业队伍。加强州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全面规范和加强了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提升了全州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瞄准管理补齐短板,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机构编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努力满足全州重点领域和民生领域编制需求。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重视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州县两级分别组建应急管理局。调剂行政、事业编制重点加强环保、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考虑茫崖市现状实际和今后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调剂和重新配置编制,为今后茫崖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扎实做好青海油田办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相关工作,设立海西州青海油田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新增编制及领导职数,为更好服务油田职工夯实了基础。
四、聚焦民生强化保障,机构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机构编制工作导向,新设立医疗保障局、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等,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着眼加强“三农”工作,科学调整设置农牧系统事业单位,重新整合设立农牧特色产业指导服务中心、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农牧业服务机构,优化职能和编制配置,提升“三农”服务能力。围绕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海西企业更好发展提供机制体制保障。全面规范行政行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设立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拓宽便民服务渠道,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信息化、透明化,切实为企业、群众创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职工维权服务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设立职工维权服务中心,强化工会维权职能。通过一系列事业机构调优设置、编制合理调剂、职能优化配置,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做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在州直各部门各单位无“富余”编制的前提下,预留行政事业控编13名,引进拔尖人才,为海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优先保障用编需求。推行“不见面”网上快捷编制审核,制定人员编制审核流程图,简化编制审核程序,2020年全州共考录(招聘)442名工作人员。(海西州委编办供稿)